新年开市第一天,期货市场并没有迎来春天,商品多数下跌,化工品重挫,有色也普遍走弱。橡胶跌4.05%、沥青跌3.89%,沪镍、沪锌、沪铝、沪铜、豆粕、鸡蛋、PP、棕榈、豆油、菜粕、郑棉、甲醇跌幅超1%。
有色下游需求仍待恢复
回顾2015年,总体来看,一方面,作为主要金属消费国的中国经济持续放缓,有色金属需求大幅萎缩,供应过剩凸显;另一方面,美联储在去年底首次加息,加息预期持续推高美元,压制金属价格。有色金属中,去年铜、锌跌幅近20%,铝、锡跌幅分别为19%和24%,镍价下跌逾40%,铅由于供需面较好,跌幅在4%。有色价格持续低位或正在构筑新一年的底部区域。
弘业期货在其年报中表示,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,有色金属仍然面临重重压力,筑底回升任重道远。不过,今年市场的增量资金可能会逐步推升资本市场热度。所以下半年有色有望出现大幅反弹,甚至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或出现初步见底迹象。
2016,化工品强弱转换之年
有分析师对2016年的化工品走势进行预测,化工品中LLDPE比PTA强势。在做化工品套利时,一般会选择多LLDPE空PTA的组合。事实上,这种潜意识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。
其一,国内LLDPE产能不足,需要大量进口。2003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,国内PE进口依存度平均为45.76%,2015年前11个月为42.64%,供给的结构性不足支撑了LLDPE价格的坚挺。
其二,国内LLDPE生产相对垄断,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,而下游产能相对分散,这种产业链结构使LLDPE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,一旦价格走低,LLDPE企业就可以限产保价。反观PTA行业,由于前些年投资过热,PTA产能急剧增加,2011—2014年产能增速分别为31.11%、56.83%、4.69%和31.62%。受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,PTA终端服装需求疲软,传导到下游,聚酯需求增速相应放缓,PTA行业供给过剩问题越来越显著。此外,PTA企业产能集中度相较LLDPE要低。在这种市场中,PTA企业的限产保价对价格的支撑力度并不长久。
但是,展望2016年,这种LLDPE强PTA弱的格局可能被打破。2015年年底,国内PE总产能大致在1539万吨,2016年预计有199万吨新产能投产,产能增速达到12.93%,而2015年年底,国内PP总产能大致在1739.3万吨,2016年计划投产的产能为361万吨,产能增速为20.76%。而PTA方面,2016年计划投产的只有江阴汉邦220万吨和四川晟达100万吨的装置,相较5015万吨的产能来说,增速只有6.82%。